详解Drysdale特遣队兵力和伤亡

前几天,在“九兵团重创Drysdale特遣队的一些细节”一文中曾提到了Task Force Drysdale的兵力组成,在续文中也谈了该特遣队在地狱火峡谷被伏击后的伤亡。这两天又陆续翻阅了一些参战人员的回忆文章,了解到更多细节,感觉有必要再深入分析一下TF Drysdale的兵力和伤亡情况。

前文我们提到,有关TF Drysdale兵力最广为引用的数字来自陆1师战史【1】,如下图所示。陆1师战史其实明确指出,TF Drysdale的人员详细数字已不可考,只能给出大致的估计。应该承认,这大体上是一个准确的估计。我们在这里再次讨论并不是试图纠正这个错误数字,而是出于好奇,想尽力还原一些历史的细节。



按表中的顺序,首先来看一下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1独立突击队。陆1师战史指出41突击队有235人,这个数字应该是没问题的。另一本介绍韩战中联军陆战队的书给出了更多的细节,41突击队11月20日时刚到达咸兴时有235人,其中军官14人,士兵221人【2】(陆1师SAR G-3部分和第10军人员报告都给出了同样的数字)。但是11月28日41突击队乘车北上,准备加入长津湖畔柳潭里的陆7团时,在咸兴留下了一个18人的后方分队【3】,也就是说有217人于11月28日晚到达了古土里,并被编入了TF Drysdale。这里说一下,关于41突击队最值得一看的书应该是其成员撰写的回忆录,特别是Peter Thomas写的那本和Green Berets,可惜两本书都不大好找(英国和澳洲有)。

接下来是陆1团3营G连,这个205人的数字应该问题不大。但应当指出的是,Sitter上尉率领的G连被编入TF Drysdale时,它不仅仅是一个步兵连,而是一个加强连——陆1团3营武器连一部配给了G连【1】。陆1师的营级武器连包含三个重机枪排和一个81 mm迫击炮排,一个重机枪排6挺重机枪通常配给营里的一个步兵连,而81 mm迫击炮排由营部掌握。11月28日晚,陆1团3营当时除了G连这个加强连在古土里外,都在下竭隅里。其H连和I连当晚是防守下竭隅里的主力,肯定各配了一个重机枪排,陆1师战史透露81 mm迫击炮排当晚也支援两个步兵连。另外,武器连在东山脚下通往古土里的公路上设置了一个路障,而在第十军的一个通讯排加入之前,仅有十余人兵力。那么可以推测,似乎武器连一个重机枪排(当在50人左右)按惯例加强给了G连。而G连元山登陆后,曾在麻田里南受到朝鲜人民军伏击,当时已有二三十人伤亡【4】。如此看来,若有一个50余人的重机枪排加强给G连,考虑到G连本身之前的伤亡,205人的数字似乎问题不大,虽然有偏小的可能。



第三个是陆军31团B连,表中190人的数字应该也是偏小的,因为它当时也是一个加强连。31团当年的战地报告表明(上图),31团1营D连(武器连)有一个重机枪section、一个75 mm无后座力炮section和一个81 mm迫击炮section加强给了B连。问题是,这三个重武器section已经是当时陆军营一级武器连的一半火力,三个section的兵力应当有50-60人了。当时加强给B连的一名武器连(D连)士兵 (Jack Chapman) 后来写了本回忆录【5】,据他回忆,D连当时支援了3个班给B连,由Lt. White率领。武器连的一个section各包含两个班,按Chapman的回忆,加强给B连的D连人员正好是31团战地报告的一半,兵力应当在25-30人。值得指出的是,在非正式的回忆文章中,Chapman又提到是一个重武器排 (heavy weapon platoon)。这应当只是他对当时情形的一种化,毕竟没必要详细交待当时是从三个重武器排各抽了一个班出来。

Chapman在回忆中说当时有一门75 mm无后座力炮(陆1师的战史也专门提及负责这门炮的B31团士兵表现英勇),他就是携带弹药的ammo carrier。另外也有60 mm和81 mm迫击炮,60 mm迫击炮是陆军步兵连自带的武器,而81 mm迫击炮则是只有营级武器连才有的武器。所以肯定不是某一个重武器排,而是从各排各调一部。战斗中仅有一门75 mm无后座力炮的事实表明,当时只有一个陆军武器连的75 mm无后座力炮班(陆1师营级武器连无此武器)。战地报告其实是在战事平息回到驻地后写的,特别是陆军31团在长津湖时更是这种情况,因此出错是非常可能的。在此之前31团B连并未参加过战斗,若有伤亡也是冻伤减员。而当时陆军的步兵连满编时有211人,因此B连190人的数字应当没有包括加强给该连的D连(武器连)人员。

接下来是陆1师师部营62人,第1通信营8人和第7运营营12人。陆1师战史给出这些师部直属部队的数字应该没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资料都提到的陆1师宪兵 (MP, Military Police) 就是陆1师师部营的。第7运输营当时负责运送陆1团3营G连去下竭隅里,G连之所以没有同3营一起到达下竭隅里就是因为当时动力不足,被落在了后边。

再往下是陆1师坦克营勤务连的18人。当时41突击队没有自己的汽车,由陆1师坦克营勤务连负责运送他们前往柳潭里。当时勤务连一名士兵Bruce Maffioli被俘,后来五次战役时在春川同其它美军士兵(共18人)获救。战后Maffioli写了本回忆录【6】,他提到勤务连当时派出22辆卡车负责运送41突击队,除卡车外还有吉普车和拖车。陆1师战史提供的数据显示勤务连共有约31辆车,显然勤务连另外的9辆车就是吉普和拖车。Maffioli在回忆录中提到,两名军士带领他们这个卡车排。因此,勤务连的车队一行至少有22辆卡车司机和两名军士共24人。

最后是陆1师坦克营B连86人,坦克D连77人,陆5团坦克排的29人。这些数字应当问题不大,可以从坦克连的建制来分析一下。根据陆1师坦克营的战时资料【7】,长津湖战役开打时,坦克B连有142名士兵和6名军官,坦克D连有143名士兵5名军官。陆1师坦克营各连的坦克排各有6辆M26潘兴,每辆乘员6人。

坦克B连之前11月18日抽出一辆M4A3谢尔曼,调给临时坦克排,11月29日下午到达古土里后,把第二排6辆坦克留下,协助防守古土里,其余全部北上,加入TF Drysdale。第二排6辆坦克的乘员和排指挥小组,应该有40人左右,调往临时坦克排的M4A3坦克有乘员6人。因此,坦克B连如果在此之前没有伤亡的话,应该还有100人左右。陆1师战史给出坦克B连加入TF Drysdale的人员为86人,似乎有点偏小,但考虑到之前可能存在的非战斗减员,也是合理的。

坦克D连11月18日调出3辆M4A3给临时坦克排,后来11月27日又有一个排6辆M26潘兴坦克前往下竭隅里,调出人员应在60人左右。因此坦克D连11月29日到达下竭隅里时,应该还有90人左右。考虑到之前可能存在的非战斗减员,陆1师战史估计有77人加入TF Drysdale也应该是合理的。陆1师三个步兵团的反坦克排各有5辆M26坦克,因此表中陆5团反坦克排29人的估计应该是非常精确了。

关于TF Drysdale人员还应该特别指出,陆军31团B连像41突击队一样,没有自己的汽车,当时由第10军377运输连的一个卡车运输排负责运送。其实,陆1师战史在上述表格下方提到了这一点,但不知为何并未在表中给出该卡车运输排的人员数字。幸运的是,美军战后编撰了韩战中的战斗支援部队系列,正好收录了这个卡车排的故事【8】。该排由Lt. Catania率领,共30人。

此外,TF Drysdale队伍中还有美军其它单位的零散人员。比如陆1师炮兵团(11团)4.5英寸火箭筒连有两名人员当时也在队伍中,随车队前往下竭隅里【9】。陆1团团部有一名中尉也在车队里,战斗发生后被志愿军俘虏【9】。陆1团2营有一位专职原子能事务的技术军士,二战老兵,身经百战,闲得无聊就自愿随车队北上。当车队遇袭时,这位军士带着另外两名士兵突围,竟然途步安全返回古土里,毫发无损【10】。此外,在地狱火峡谷被志愿军俘获的人员里,还有陆1师勤务营的士兵【11】,TF Drysdale人员组成之复杂可窥一般。



关于TF Drysdale在地狱火峡谷被伏击的伤亡,最广为引用的还是陆1师战史提供的数据,如上图所示。但是,这个321人的战斗伤亡估计问题就比较大了,下面详细讨论一下。

官方伤亡表中,41突击队的伤亡为61人,这显然是不对的。当年陆1师的参战人员后来在陆战队的刊物Marine Gazette上曾撰写回忆文章,提到41突击队伤亡高达50%,最终抵达下竭隅里的只有约150人。当然,这只是和英军并肩作战的陆1师人员的大概印象。美国海军陆战队后来出版的一本专事介绍联军中海军陆战队作战力量的史书中提到【2】,英41突击队第一批到达下竭隅里的只有63人,另有55人在Corp. Ernest Cruse率领下于30日凌晨到达。后来Lt. Peter Thomas带着一辆满载有陆1师、31团B连士兵和41突击队员的卡车也随后到达,不过没提其中有多少英41突击队人员。该书同时还指出,到达下竭隅里的所有41突击队人员中,未负伤者仅有不足百人。而上文引用的那本明确指出41突击队有217人北上的书提供了更详细的信息——共有125人到达下竭隅里,其中25名伤势较重者在12月1日机场开始运行后空运到了日本【3】。轻伤不影响作战和指挥的,如胳膊负伤的Drysdale中校,则留在下竭隅里,因此余下人员中未负伤者其实不足百人,与文献【2】提到的情况吻合。



英41突击队有125人到达下竭隅里,因此被困在地狱火峡谷中的有217-125=92人。文献【2】提到,41突击队共有26人被俘,另有25人在Capt. Patrick J. Ovens率领下逃入山中,后来于12月8日被南撤的陆1师大部队救下,同41突击队汇合,此时41突击队共有125人在古土里,另有25名伤员在日本。因此,战死在地狱火峡谷的英41突击队应有约217-176=41人。随陆1师撤至咸兴后,41突击队从古土里突围的125人同留守咸兴的18人汇合,此时英41突击队应有约143人。而陆1师当时的后勤报告显示41突击队有142人,基本完美吻合。

地狱火峡谷中损失最严重的是31团B连,陆1师战史官方数据就给出了100人的阵亡/失踪数字,但B连伤亡总数119人这个就有问题了,这并不仅是因为它没有指出D连加强给B连的人员伤亡情况,很多相关资料和书籍都提到过该连的伤亡情况。陆军31团的团史说B连有65人被俘,70人返回古土里【12】,Eric Hammel在书中说B连有68人被俘【10】,而前文引用的Marine Gazette文章则透露B连有140人在战斗中失踪/阵亡,另有70人返回古土里(这意味着B连有210人)。70人返回古土里这个数据的原始出处,应该来自于团部驻地就在古土里的陆1团战地报告,其中1名军官,69名士兵【13】。综合当时的战地报告,B连(加强连)逃出地狱火峡谷的似乎只有返回古土里的70人和前文提到的随41突击队Lt. Peter Thomas到达下竭隅里少数几个人。无论如何,B连此役之后完全失去战斗力,第7师在12月4日对这个连的评估是combat non-effective.

伤亡表中给出的陆1师自己部队的伤亡数据应该都问题不大,但也小有出入。根据陆1师G3的报告,成功抵达下竭隅里的G连和41突击队各有约70人的伤亡(41突击队被俘/阵亡的纯损失为67人) 。G连约70人的伤亡应该包括了加强给G连的武器连人员。做为一个参考,上文提到的陆1师坦克营勤务连的Maffioli在回忆录中给出了坦克营的伤亡情况——坦克B连12人负伤,2人阵亡;坦克D连10人负伤,1人失踪(被俘);负责运送41突击队的坦克营勤务连1人阵亡,6人负伤,5人失踪【6】。

伤亡表没有列出负责运送31团B连的第377运输连之卡车排伤亡情况,根据Lt. Catania的回忆文章,该排30人在地狱火峡谷被伏击共有18人的伤亡——3人阵亡,7人负伤,8人失踪【8】。

整体地看TF Drysdale的伤亡情况,有44名陆1师人员被俘【14】,26名英41突击队人员被俘【2】。31团B连被俘人数不确定,至少有65人(非常可能这个数字只是美国人,不包括连队里的韩国兵),实际上该连有140人失踪(绝大部分被俘)的说法应该更接近真实情况。被俘的Jack Chapman在回忆录中提到,当他醒来时,房子里共关押了包括他在内的143名美国人。而坦克营勤务连的Maffioli在回忆录说,志愿军对他们这些战俘区分审查后(志愿军翻译了重伤员,把他们放置在路边房屋里),还有123人——约35名陆1师人员,20名英41突击队人员和68名陆军31团的人(实际上至少有44名陆1师人员和26名41突击队人员被俘)。

从成功冲出地狱火峡谷的人员角度来看,陆1师师长Smith少将曾经提及,约100名坦克兵和300名步兵到达下竭隅里,为成功守住该地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们知道,共有16辆坦克到达下竭隅里,1辆坦克抛锚被炸毁,但坦克乘员安全到达下竭隅里。因此100名坦克兵和300名步兵的说法是合理的。另外,约300人返回古土里,这包括了坦克B连、坦克D连连部人员、陆1师师部人员和31团的70余人。TF Drysdale的其余人员全部损失在了地狱火峡谷,或阵亡,或被俘。

前文提到过志愿军方面的战果统计。20军当时的总结指出,乾磁开之战,俘虏美英军179人(包括1名中校、2名少校),日军3人,朝鲜人55人(有文章说这里包含2名台湾特务),共俘虏237人(240人的说法应该是重复计算了3名校官)。击毁汽车战车74辆,无后座力炮10余门,火箭炮11门,十三厘高平机枪6挺,轻重机枪20余挺,半自动枪200余支。

我倾向于相信20军237名俘虏的说法,但这237人应当是刚缴械时的所有俘虏人数,包括了志愿军按约定释放的一些美英军重伤员(虽然没有按约定释放所有伤员)。美方资料里143名美英军被俘人员和中方179名美英军俘虏的差异,很可能就在于释放的这些重伤员。

【1】U. S. Marine Operations in Korea Vol lll The Chosin Reservoir Campaign, 1957
【2】Train Wreckers and Ghost Killers: Allied Marines in the Korean War
【3】Scorched Earth, Black Snow: Britain and Australia in the Korean War, 1950
【4】Give Me Tommorrow
【5】Voices From the Korean War
【6】Grown Gray in War
【7】1st Tank Battalion SAR
【8】Combat Support in Korea
【9】The Problems of U.S. Marine Corps Prisoners of War in Korea
【10】Chosin
【11】https://dpaa.secure.force.com/dpaaProfile?id=a0Jt0000003xxrPEAQ
【12】The 31st Infantry Regiment, 2019
【13】1st Marines SAR
【14】U.S. Marines in the Korean War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志愿军尸横遍野照片背后的故事

震惊!志愿军枪杀军官后集体投降

加入朝鲜人民军的解放军朝鲜族官兵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