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19

毛主席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电报合集

Image
若想找寻历史真相,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直接翻看历史文档。一般来说,各国都有档案馆来保存历史文档,以备后世查阅,也算是对历史负责。美国著名的国家历史档案馆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各种历史文档应有尽有,且对所有人开放。中国当然也有档案馆,只不过馆藏档案一般不对外开放。若想查阅相关文档,要不就是需要提交申请,要不就得有点人脉才行。时局宽松的时候,凭借人脉关系到地方档案馆还是能查看文献的。若政治气氛紧张,那就什么都别指望了。 美国早就解密了朝鲜战争的有关文档,部队作战报告、情报分析、战俘审讯报告等一切文档全部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去查阅。近年来推行电子化,一部分文档网上已经有了,但大部分还是需要亲自去国家档案馆查看。中国方面有关抗美援朝的文档若严格按照保密法,也早已应该解密。志愿军的战时文档、志司与军委的文电往来也早该解密。不过,中国的事儿难说。反正迄今为止就连学者们都见不到志愿军的作战文档,据说现在网上流传出来的还是被当作垃圾扔掉才得见天日。甚至于官方学者如军科院那帮人,都不一定能够接触到志愿军的原始作战文档。 不过公开出版物里,其实也还是包含了不少信息。以朝鲜战争的作战指挥为例,虽说军委和志司之间、志司和各军之间的电报往来从未公开,但毛主席和周恩来的各种文稿/文集、彭德怀军事文选等公开出版物其实收录了很多电报。当然,这些文集中收录的电报不过是相关文档的九牛一毛,出版时也经过了详细的审查。但若是读一下电报,很多网上争来吵去的问题,比如谁指挥了朝鲜战争、谁指挥了长津湖战役、毛主席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误等,都是一目了然的事儿。 单就毛主席在抗美援朝期间的有关电报而言,多年来就有好多公开出版物收录。我能力所及,看到的肯定不全面,更不敢去评论这些书籍。但还是把这些书目贴在这里,有心人可以去图书馆借阅,甚至可以在网上下载到大部分的书籍。也请方家们畅所欲言,为众多有心厘清历史真相的朋友指点一二。 - 毛泽东军事文选 内部本,军事科学院,1981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0 - 毛泽东军事文集 第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 毛泽东军事年谱,军事科学院,

长津湖战场上究竟有没有冰雕连

Image
提起长津湖战役,人们最耳熟能详的恐怕就是志愿军冰雕连的故事。如果以“长津湖战役+冰雕连”为关键字进行搜索,一大堆文章都是谈论这个话题的。不过,若点开几篇看看立即就会发现,这些文章基本是互相抄来抄去。如果你再仔细点儿还会发现,这些文章甚至没有指明这几个冰雕连究竟是哪天在哪场战斗中成建制冻死的,更不用提这些文章从未给出任何引用文献了。那么长津湖战场上志愿军到底有没有成建制地冻死成冰雕连? 这些文章中提到,长津湖战场上志愿军曾有三个连队被成建制地冻死,他们是60师180团1营2连、59师177团2营6连、80师242团2营5连。其实熟悉长津湖之战的朋友立即就能看出问题,242团是81师的,根本就不属于80师。不过也许是笔误呢,咱们还是来一个一个的来看看。 先来说说60师180团2连。陆战队开始撤出下竭隅里时,180团部署在黄草岭以南公路两侧的1081高地、门岘和堡后庄一线,负责阻击真兴里的陆战1团1营向北增援,同时控制美军撤退必经之路上的水门桥,其中180团2连守在1081高地的主峰。其实该部成建制冻死的说法恐怕是唯一一个在公开出版物中曾被提及的。1999年出版的《百旅之杰:20军史话》是这样记载的【1】: 按《百旅之杰》的说法,志愿军“在第二天打扫战场时”,发现180团2连全部冻死在阵地上。不过,这个说法是无法成立的,因为“第二天”志愿军根本无法去打扫战场。无论是中方资料【2】还是美方资料【3】,都记载美军于12月8日上午开始进攻1081高地,其A连于12月9日下午3时攻占180团2连把守的1081高地主峰。水门桥也是12月9日下午才修好,美军的撤退行动一直持续到12月11凌晨。攻占了1081高地的陆1团1营一直到12月11日上午才从1081高地上撤下来,那么志愿军如何在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12月10日)去打扫战场呢?其实20军军史对180团2连的记载并非是全员成建制冻死,也并没有说第二天去打扫战场,更没有冰雕连的说法: 20军军史的记载是“全员阵亡或冻死在阵地上”,也就是说能够确定的是2连全员牺牲,但是战死还是冻死无法确定。其实,2连确实打的非常英勇。陆战队战史和美军参战将士回忆录记载,2连在承受了美军空中火力、榴弹炮和迫击炮的轮番轰炸后,依然坚守阵地。当A连从两个方向向1081高地主峰发起最后的冲锋时,2连幸存人员竟然发起反冲锋,做最

中美战史中的长津湖战役 (15) - MacLean 血洒长津湖

Image
11月29日凌晨4点30分,内洞峙的美军32团1营基本准备完毕,开始缓慢南撤。前文提过,并不是所有士兵都及时接到了撤退命令,但总的来说凌晨5时1/32各部均加入后撤的队伍。伤员全部装车带走,公路上的车队约有60辆左右。C连做前锋,在公路东侧的山坡上前进。B连掩护C连撤出阵地后,也沿公路东边的山坡前进,保护公路上的车队。营部连和武器连随车队在公路上,A连由于受到志愿军的压力,最后一个撤出阵地,担任后卫。车队半路上与Cody上尉的31团重迫击炮连汇合后,约凌晨天亮时分顺利抵达丰流里江江口。队伍在此停住,因为丰流里江桥上有志愿军设置的路障。Faith中校亲自带领一小队人沿公路攻击路障,同时命令公路东边的C连从山上往下冲,合击把守路障的志愿军【1】。 把守路障的应该是志愿军240团2营4连,上文我们提过28日晚5连在内洞峙从东北方进攻,6连随3营绕到内洞峙南方准备切断美军退路,而4连的任务仍是插向丰流里江桥。4连的兵力此时应该不多了,Faith带人顺利地清除了江桥上的路障。Faith一行清除路障时,MacLean上校和车队在公路上等候。营部连连长Bigger上尉此时和MacLean在一起,他们看见丰流里江对岸有一大队士兵沿公路向北前进,MacLean见此情景喜出望外,他认为这个队伍是他盼望已久的31团2营。该队伍沿公路折向东边的新兴里,尚未到达新兴里美军的防线时,双方开始交火。MacLean见此情形非常焦急,开始大声敦促双方停火,但距离太远。他转身向Bigger口述了一条命令,简单交待了进入新兴里后各部的位置,就开始横穿冰冻的丰流里江,向对岸的队伍走过去【1】【2】。 可惜该队伍并非MacLean以为的31团2营,而是志愿军士兵(应为239团一部,因为28晚239团负责从西南和正南进攻新兴里)。Bigger上尉看着MacLean穿过冰冻的丰流里江奔向南岸,对岸队伍的士兵开始向他开枪,MacLean摔倒了好几次,也许是因为中枪也许是因为滑倒,但依旧爬起来向对岸前进。接近岸边时,有志愿军士兵过来把他带走,之后志愿军很快就撤出战斗,美军31团团长MacLean上校从此失踪。美军撤退队伍中还有不少人也目睹了这件事儿,如Faith中校、Jones少校、Curtis少校和江南岸炮兵B连的Magill中尉,他们从不同的视角证实了Bigger上尉的回忆。MacLea

美军和志愿军如何称呼对方

众所周知,咱们中华上国称呼外邦人都是什么“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非常的政治不正确。现今网络上更是动不动就喊别人三哥、棒子,非常之不雅。咱们还喜欢称外国人为鬼子,外国鬼子们包括但不限于日本鬼子、美国鬼子、英国鬼子等。在中华文化圈里长大的人,或许不觉得被称为“鬼子”有多么的奇耻大辱。如果细想一下,被称为鬼子的似乎还都是强于我们的民族。你看,我们就从来不说什么印度鬼子、泰国鬼子、韩国鬼子。称你为鬼子,简直是高看了你一眼。但有一次在何伟的书里看到他第一次得知自己被称为鬼子时的不舒服,他把外国鬼子翻译为“foreign devil”,咱这才虎躯一阵,"devil",还是挺邪恶的么,还没想过鬼子能有这层意思呢。 这题跑得有点远了。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称呼美军为美国鬼子,这大家都知道,但似乎没有像称呼日本人那样喊美军为“小鬼子”,不知道是不是美军身材高大的原因?除了“美国鬼子”这个蔑称外,似乎没有别的称呼了。按说中文博大精深,似乎应该有更多的花名、浑名才对。各位方家,懂行的,不妨讨论一下。美军是如何称呼志愿军的呢?美军早期官方文件里一般称中国军队为 Chinese Communist Forces,而 People's Volunteer Army 这个叫法并不多见。对比一下,咱们当时中国官方文件则称美方为“美帝国主义”,言必称“美帝”呢。不过,好歹还加个“帝”字儿。韩军就只能被称为“李军”或更不客气的“伪李军”了,找谁说理去。 美军官兵如何称志愿军呢?最常用的称呼是 gooks。当然了,这是美军官兵对志愿军和人民军的统称。Gooks的叫法据说源于一个典型的不同语言间的张冠李戴。说是美军初入半岛时,由于不时给孩子们糖、巧克力之类的零食,所到之处颇受欢迎。当地小孩子们看到美军往往高兴的拍手,对美军说 Mi gook ,其实就是跟美国人说“美国”。美军又不懂韩文,听得一头雾水,me gook? 难道小孩子们是说自己是gook? 张冠李戴就是这么来的,美军就误认为 gook 是韩国人的意思了。随着战争的进行,这个词儿慢慢地有了蔑称的意思,朝鲜军队与中国军队就慢慢变成美军嘴里的 gooks 了。当然了,敌友还是要分的,韩军不能是 gooks, 他们在美军嘴里是 ROKs (Republic of Korea)或 KATUSA (Korean Augm

德洞山口的F连

Image
长津湖战役中,柳潭里和下竭隅里之间的德洞山口上有陆7团一个连(Fox连)驻守。志愿军要想切断柳潭里美军的退路,必须得拿下这个高地。但是负责断路的59师直到陆1师成功撤到下竭隅里,也未能拿下F连。F连坚守五天五夜,居功甚伟,仅此役诞生两枚荣誉勋章(Medal of Honor)获得者。Bob Drury 和 Tom Clavin 的这本 The Last Stand of Fox Company,就是讲述F连这五天五夜的故事。该书采访了大量的陆1师参战官兵,引用了很多他们的书信往来,精彩讲述了五天五夜里的战斗故事,让我们得以了解第一线的士兵是如何战斗的,他们的精神面貌如何。有残酷的激战和伤亡,也有轻松的闲暇和幽默。特别是交战双方普通士兵对彼此伤兵的态度,在残酷的厮杀中,人性尚未泯灭,读来让人稍有一丝安慰。

中美战史中的长津湖战役 (14) - 九兵团再战内洞峙

Image
11月28日晚,志愿军对内洞峙美军的进攻发起时间比80师的统一部署要晚很多。本来,按80师的预定部署,各部在18点30分对长津湖东的新兴里和内洞峙同时发起攻击。如上文所述,新兴里的238团和240团按时发起进攻,但负责进攻内洞峙的240团则迟至午夜才发起攻击,原因是部队没有整理好,还需要组织一下。进攻发起前,之前配属给238团进攻新兴里的2营归建,此时240团总算是建制完整,但一天一夜的战斗后,240团伤亡严重。1营的一连、三连伤亡大部,仅二连伤亡较小;三营的七、八、九连各剩一个排,归建的2营也仅有一个多连的兵力。也就是说28日晚发起攻击前,240团仅有约三个多连的兵力【1】。当晚240团的进攻部署如下:1营由正西和西北发起进攻;3营附2营6连由左侧(东)绕至内洞峙以南切断公路,然后向北攻击;2营5连由东北攻击【1】;2营4连的任务则是插向新兴里的丰流里江江桥【2】。 美军这边,11月28日白天Faith中校一直试图夺回C连、B连结合部的1475高地,不过志愿军顶住了美军飞机和重迫击炮的火力打击,一直坚守阵地。眼看天色将晚,夺回阵地无望,美军于是放弃反击,开始准备迎击入夜后志愿军的进攻。除C连、B连结合部的1475高地被志愿军攻占,美军当晚的防线和27日晚基本相同。公路左边是由A连,公路右边是C连,最右翼是B连,整体上是一个倒U型防线,营指挥部在C连防线后的山沟里(见上图)。内洞峙美军比新兴里美军运气好多了,240团此时仅有一个营多点的兵力,且直到午夜才发起进攻,于是32团1营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晚饭,官兵们当晚竟然吃到了热饭。MacLean团长和Faith营长早早地到营指挥部旁边的房子里休息,为即将到来的激战养精蓄锐。但心事重重的Faith中校显然无法入睡,晚上8点就又回到指挥部,开始给各连指挥官们打电话,询问前线的状况,被告知防线上依然很安静。不久又有消息传来,位于新兴里负责支援32团1营的炮兵A连遭到猛烈攻击,无法对内洞峙予以火力支援,Faith中校听到后沉默不语【3】【4】。 安静在午夜时被打破,火力侦察后,志愿军发起进攻。公路西边的A连很快就陷入麻烦,其左翼的1排被志愿军(240团1营)切断。另有一部志愿军沿公路向南进攻,A连右翼和C连左翼成功将之击退。如之前预料的一样,志愿军(240团5连)也从C连、B连结合部的1475高地发起进攻,C连

新兴里战场志愿军和美军是如何交手的

Image
今天先看几张战后双方的战例分析图,回头慢慢分析。 志愿军战前部署 美军战前部署 志愿军对11月27-28第一夜战斗分析 美军对11月27-28第一夜战斗分析 志愿军对11月28-29第二夜战斗分析 美军对11月28-29第二夜战斗分析 新兴里航拍照片(面向北方),摄于1950年11月1日

中美战史中的长津湖战役 (13) - 九兵团再战新兴里

Image
对志愿军来说,11月27日夜至28日凌晨对新兴里的进攻多少有些功败垂成。应该说偷袭相当成功,多支部队突入美军防御纵深,拿下美军一个炮兵阵地,打掉美军营指挥所。但是由于战前侦察工作太糟糕,对新兴里美军兵力估计错误,仅从上级通报里获悉该处美军为一个加强营。不过对志愿军指战员来说,即使对手情况不明,以两个团又一个营偷袭对手一个加强营,不说稳操在握,也差不多十拿九稳。所以28日天亮时,冲入新兴里美军纵深的部队都以为干净利落地解决了对手,没想到夜里边美军只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大量脱离防线个自逃生的美军士兵天亮后被军官组织起来猛烈反击,志愿军反过来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得从新兴里村子退出去。但是志愿军占领了村子四周几乎所有高地,态势极为有利。白天出于对美军空中火力的忌惮,志愿军不敢贸然发起进攻,只留少数兵力防守阵地,主力撤下来休整。 指战员们个个磨拳擦掌,只等天一黑再次出击,彻底吃掉对手。 11月28日傍晚18点30分,按照80师统一部署,5分钟的炮火急袭后,志愿军238团、239团拉开进攻的序幕。238团主力1营和2营由新兴里东南、正东进攻,27日夜占领了1324高地的3营由江北越过冰封的丰流里江向南岸进攻;239团由正南和西南向新兴里发起攻击。238团的1营、2营于19时突破了美军前沿,攻占了一部房屋和工事,21时43分2营占领江桥西南的集团家屋,3营亦由江北向江桥处投入战斗,于凌晨1时攻入村内。239团22时占领1250高地后,凌晨2时30分向村内发起攻击,1营一部和3营一部突入村内。在美军阵地纵深的战斗中,受美军步兵火力和坦克(应为M19和M16)所阻,志愿军伤亡很大无甚进展。至凌晨5时30分,因攻击未能奏效,27军首长令238团、239团全部撤出村落,以一部部队控制高地,主力隐蔽休息整理,准备夜间继续进攻【1】【2】。战斗结束3个月后的1951年3月,27军军长彭德清在军党委扩大会上做关于咸南战役新兴里、柳潭里战斗基本总结报告,关于新兴里这一晚的战斗,他是这样说的:“238、239团二十八日时晚对新兴里之敌攻击,虽曾一度攻入村内,但由于战术的呆板,队形密集,遭受敌战车火力及短促火力之杀伤,有生力量过大消耗,至未能全歼敌人,拂晓撤出战斗。”【3】 向南俯瞰新兴里,左侧是1100和1200高地所在山岭,右侧是1250高地 来看一下美军方面的情况。3

何楚舞“血战长津湖”错误百出价值不高

一开始,我对何楚舞等人2014年编的《最寒冷的冬天3-血战长津湖》寄予了不小的期望,毕竟出版年份较近,有机会参阅更多的已公开出版和未曾公开出版的资料。我仔细看了一下新兴里战场这一章,没想到,这本书采访了一些参战志愿军老兵不假,但对战役过程的叙述简直不忍直视,对参战各部战斗任务的描述甚至前后都有矛盾,基本就是东拼西凑,参考价值不大。 比如围绕1221高地都有不同的叙述,先是说该高地是239团的目标,后边又描写了242团在1221高地打阻击。时不时把240团3营和239团3营搞混,不知道240团2营28日归建。把241团参战时间搞错,写着写着就把不同夜晚的战斗搞混了。仅从这一个章节看来,似乎是不同的作者写了不同的部分,然后直接拼接在了一起,行文没有任何逻辑可言。即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也非按照作战部队来组织行文。 从新兴里战斗这一章来看,该书唯一的价值就是采访了239团2营营长张桂绵和作战股长王可夫,无意中透露了238团由于走错路迟迟无法发起进攻,239团才打响了第一枪。其它关于战斗部署、战斗过程、各部战斗故事的部分基本上是东拼西凑,不忍卒读。

中美战史中的长津湖战役 (12) - Almond视察内洞峙阵地

Image
11月28日天色刚亮,MacLean上校离开了Faith中校32团1营(1/32)在内洞峙的指挥所,回到RCT-31前指。他告诉前指人员,一夜激战后1/32的情况还算不错,他的31团2营(2/31)今天应该到达,在后浦坦克连的帮助下,他应该可以控制局势。显然MacLean团长对局势的估计太过乐观了,因为他对新兴里27日夜的激战所知不多,对57炮兵营营部在新兴里南部山沟的激战更是一无所知。他计划率前指回到新兴里与3/31汇合,命情报参谋Ivan Long中士率领几个人先行探路。Long中士一行在渡过冰封的丰流里江时,受到志愿军轻火力攻击,有几名士兵没能过去。得知丰流里江被封锁的消息后,MacLean上校放弃了与新兴里3/31汇合的计划,决定率前指回到内洞峙与Faith中校的1/32汇合。下午3点,在RCT-31 S-1(负责人事的军官)Robbins少校的带领下,前指的35人和10辆汽车同1/32汇合【1】。 天亮之后,志愿军240团基本撤出了内洞峙的战斗,不过Faith中校下令夺回夜里失去的阵地,特别是C连和B连结合处的1475高地。在空中火力支援下,C连组织部队对1475高地发起数次反击,Faith中校从营部派出一个排(弹药和先锋排,A&P)支援C连。战斗中,1/32的营军士长带着部队冲锋,被志愿军击中阵亡。由于久攻不下,C连调防守其阵地左翼的Mortrude少尉率3排前往右翼支援,其左翼阵地由营部负责交通运输的May中尉临时组织一个排来防守。激战竟日,1/32始终未能夺回1475高地。B连的最右翼防线28日白天遭到了志愿军的猛烈攻击,形势危急下,Faith中校组织了营部连剩余的大部分人员前往支援。陆空联络组的Stamford上尉把大部分的空中火力支援都分配到了这两个地区【1】【2】。 11月28日下午1点,第10军军长Almond少将乘坐直升机来到1/32在内洞峙的阵地。在和MacLean、Faith的谈话中,他说夜里边发起进攻的中国军队是之前在黄草岭阻击陆7团的志愿军第42军北撤的残余部队。当Faith试图向Almond解释目前的严峻形势时,Almond打断了他,说“我们依然在进攻,要一直进攻到绿江边,别让几个该死的中国洗衣匠阻止了你【3】。MacLean上校比较乐观,声称等2/31来了之后,可以继续向北进攻!这两位指挥官对当前的形

长津湖战役中陆1师的武器装备

Image
今天翻看陆1师长津湖战役后的G-4报告,有一个军需装备的报表,包含了地面火力的所有装备,共有58种。其实空中火力主要也就是 F4U Corsair 战斗机。 坦克方面,M-26潘兴比M4A3谢尔曼的数量要多。重型火炮方面,主要是105mm榴弹炮,少量155mm榴弹炮。其实155mm榴弹炮在撤出柳潭里时,由于牵引车没油了,丢弃在了路上,后派飞机炸毁。迫击炮有三种口径,60mm、81mm和4.2英寸口径。轻重机枪非常多,这个相当给力。 所以说志愿军去啃有飞机、重炮和坦克火力支援的陆1师,真有点勉为其难了。

长津湖战场上一把汤姆逊冲锋枪的故事

Image
1950年11月底、12月初的长津湖战役,气温常常是零下二三十度。极度的严寒,给交战双方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很多武器不能正常使用。美军资料里到处随处可见对卡宾枪和M-1的吐嘈,特别是卡宾枪,简直不堪使用。而美军士兵对志愿军九兵团的汤姆逊冲锋枪(TSMG)反倒是多有赞誉之言,长津湖战场上很多美军士兵使用缴获自志愿军的TSMG。前几天我们讲新兴里战斗的一篇文章中,15防空营D连连长McClymont上尉就从志愿军242团2营缴获了一把,一直使用到他离开朝鲜战场。韩战中使用从志愿军处缴获的TSMG的美军心里肯定五味杂陈,因为它本就是美国货嘛。那志愿军为何有它?还不是多亏了我党杰出的运输多队长常凯申同志。。。 长津湖战场上,志愿军九兵团使用的TSMG长什么样?注意,我们谈论的是长津湖战场上被九兵团使用的TSMG,而不是韩战中其它任何战场上被别的志愿军部队使用的TSMG。它长成下面这个样: 如何知道这把TSMG来自长津湖战场上的志愿军九兵团?看图中的那个铭牌,上面说这把枪由陆1团3营的军官们赠送给James H. Dill中尉,感谢他在1950年9月25日作战行动中的帮助。那一天,陆1团开始进攻汉城。James H. Dill中尉是美7师第31炮兵营的前线观察员,进攻汉城的行动中他是陆1团仅有的陆军炮兵观察员,随团长Puller上校行动。当天进攻开始后,陆1师的榴弹炮发射了无数炮弹,炮管变得过热,必须停止射击。此时他们向陆军炮兵求助,在Dill中尉的联络下,31炮兵营的155榴弹炮给予陆1团3营极大的帮助,摧毁了其阵地前方的朝鲜人民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后来陆1团团长Puller上校为此亲自授予Dill中尉铜星勋章,而陆1团3营的军官们为了表达他们对Dill中尉的感谢,赠送他一支从他们在长津湖战场上缴获的汤姆逊冲锋枪。 这把枪现在的主人,在2011年从一个枪展上买到这把枪,卖家告诉枪主这把枪来自James Dill中校。当年还是中尉的James Dill从朝鲜战场把这支枪带回美国,不过为了合法地持有,他必须要截断机匣 (receiver) 的一部分,如上图所示。卖家还告诉枪主,他当初从阿肯色买到这把枪时,同时出售的还有Dill中校的勋章和制服等物品,如果以后网上看到有人卖这些物品,他会告诉枪主。后来果然发现这些物品在ebay上出售,现任枪主幸运地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