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rch, 2021

加入朝鲜人民军的解放军朝鲜族官兵人数

Image
朝鲜人民军中有大量的原四野部队的朝鲜族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几支成建制转交过去的部队也多为大众熟知——原四野164师、166师和156师。网络上关于这三个师移交朝鲜的相关文章,多出自金东吉2006年发表在《历史研究》上的一篇论文“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师回朝鲜问题新探”。根据这篇文章,164师和166师于1949年7月到达朝鲜,实际入朝人数分别为10821人和10320人。这两个朝鲜师转交给朝鲜后,解放军中依然有相当数量的朝鲜族战士。在1950年3月,四野部队中又有一批战士在郑州集结。按金东吉给出的数字,这批在郑州集结的朝鲜族战士约1.4万人,具体论述如下,我不再赘述: 但是这批1950年3月集结在郑州的部队,人数是有些问题的,简单的说,不止这么多人。军事科学院的曲爱国2012年在《军事历史》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中国人民军解放军中朝鲜人部队返回朝鲜始末”,这篇文章详细梳理了朝鲜族战士移交给朝鲜的过程,其中提到1950年3月在郑州集结的那批部队时,给出了这样不同的一组数字: 按照曲爱国给出的数字,仅新编的独立15师就编有15800人,集结在郑州的这批人则总共多达22191人,他们此后全部分批乘坐火车进入朝鲜。曲爱国给出的这个数字引用自1950年5月11日邓子恢、谭政、赵尔陆、陶铸给军委、总政并林彪的报告,而金东吉1.4万余人的数字出自1950年1月22日《军委同意第四野战军中朝鲜官兵回朝鲜的电报》。军委回复四野的这封电报发送时,部队还未在郑州集结。因此,在郑州集结参加整编的部队人员总数显然应以邓子恢等于整编之后的报告为准。 曲爱国还在文中指出,直到1950年8月初,依然有朝鲜人分队和人员返回朝鲜,他给出了军委铁道兵团的3200余人,以及东北军区中的3100余人。按他的统计,从1949年7月至1950年8月,共有近5万人(10821+10320+22191+3200+3100=49632)返回朝鲜加入人民军。当然,这也不是全部。我此前在翻阅 战俘审讯报告时发现 ,至1950年7月仍有原38军114师的朝鲜族战士和位于临江的新兵师人员陆续返回朝鲜(当时沿不知道在郑州集结的这批部队的人数有问题)。 因此,从1949年7月164师和166师移交给朝鲜时起,加入人民军的前解放军朝鲜族官兵应在5万人以上,但具体数字恐怕已无法考证。

从一件小事看的“正确”历史叙事

Image
 志愿军入朝后,很快和联合国军遭遇,第一次战役随即打响。联军当时根本就不摸不清楚对手的虚实,很快就退回到清川江一线,志愿军也追了过去。不过由于后勤补给跟不上,加之战机已逝,彭总很快就结束了第一次战役。鉴于联军此时仍没有摸清志愿军入朝参战的规模,彭总决定诱敌深入,全线后退。11月7日至24日正是志愿军步步北撤(朝鲜人民军在第一线掩护志愿军撤退),联军试探性反攻的时期。 11月18日,联军美24师19团在云山西南的龙山洞附近252高地抓到两名志愿军战俘。这两名战士来自39军117师351团3营8连,当时117师位于泰川东南古城洞至曲曲岭一线,前线摆了两个团,350团在西边,351团在东边(控制龙山洞至泰川的公路)。按照美24师19团的记载,其3营派出的侦察小队18日上午在龙山洞以北的252高地抓到两名351团8连的志愿军战士。 这两名战士称,当时8连派他们一个班11人从阵地前出警戒,如果看见联军部队,就鸣枪报告。这个班凌晨05点出发,清晨08点发现了美24师19团的侦察小队。当时这个班是如何部署的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两名战士显然是在队伍的前边,他们看到美军后没有鸣枪,而是抓住机会向联军投诚。同多数志愿军战俘一样,这两名战士也是前国军士兵,内战时被解放军俘虏编入了39军。 故事到这里也算是稀松平常,并无任何特殊之处,无非是志愿军中的前国军战士心有不满,抓住机会脱离部队。但我看到这两人的审讯报告时,一时好奇,就想看看117师当时是如何部署的,如何诱敌深入的。于是就花了点功夫翻了翻117师的相关资料,还真是有惊奇! 在117师的军史资料里,351团还真有11月18日那天的相关记载,也是关于战俘的,但说的却是志愿军抓美军俘虏的故事。当时117师令各团找机会抓联军俘虏,一线的351团3营前三次抓俘行动都扑了个空。这一次团长从 3营9连 挑选了20余名战斗骨干,组成捕俘小分队,由副营长亲自带率领,于11月17日夜冒雨翻山越岭,“深入敌后十余公里之纵深地带龙山洞”。9连的小分队在一个小山包上活捉美军2人,韩军1人,“随后交替掩护,安全返回,无一人伤亡,圆满完成捕俘任务,为一周后发起的第二次战役提供了重要情报,受到军师的通令表扬。” 小分队有4名同志荣记大功一次。 接下来,志愿军资料又提了一句,“351团 8连 也在阵地前活捉美军1人。”——这不正是美军抓到两名志愿军战俘的那个8连么?!

一名38军战俘的完整审讯报告

Image
 今天看到一份靠谱的38军被俘战士的战俘审讯报告,其所提供的信息比较有代表性,跟大家分享一下。虽然这份文件早在1975年就已解密,但考虑到战俘在红朝的尴尬地位,或许这名被俘战士或其家人不愿意为公众所知,因此我隐去了中文姓名和家庭住址。 这名战俘来自38军113师(原东野1纵2师)338团1营机炮连,曾在国军63军服役,1950年3月在海南岛被40军俘虏,后于1950年5月编入38军。这名战士在1950年11月11日被俘,被俘地点是清川江畔军隅里附近、飞虎山以东的南洞(Nam Dong)。根据这个被俘时间、地点和其所属的113师338团判断,这名战士是在一次战役飞虎山战斗之后的北撤途中被俘的。 一次战役飞虎山之战其实是38军(335团)被宣传的比较厉害的一次战斗,仅次于松骨峰阻击战和穿插三所里。1950年11月4日打响的飞虎山之战,在中文世界被宣传成38军112师335团独力阻击联合国军进攻云云。其实它本是志愿军发起的进攻,当时38军进攻军隅里地区,112师335团拿下了附近的制高点飞虎山。之后韩7师和美2师一个团发起反击,同335团反复争夺飞虎山。志愿军决定结束一次战役,38军令335团断后掩护,该团此时才开始执行阻击任务,之前的战斗是为了进攻军隅里。 几乎所有的中文文章在提到飞虎山之战时,都只提112师335团这一个团。但当时投入的部队至少还有112师的另外一个团和113师的338团,也就是这名被俘战士所在的部队。338团当时在从飞虎山以东发起进攻,攻占飞虎山以东的外围阵地。中文网络很少提到这些,说起飞虎山从来都只宣传335团,而且宣传成阻击联合国军五天五夜云云,似乎只有这一个团参加了战斗。这也是中共军队宣传的一贯作派,只讲伟大、光荣、正确,突出典型,忽略其它。以后有机会了,要讲一讲这个飞虎山战斗。 这名战俘的故事挺有意思,因为他是广东人,讲广东话,部队里战友大多是北方人,没人能听懂他在讲什么,他也理解不了其它人的方言。可以想象,这哥们在部队肯定有些孤立,被有意或无意的排挤。在部队这种集体里,无法融入显然很悲惨。没想到在朝鲜被俘后,审讯他的联合国军人员竟然能讲粤语,这下终于能有人唠唠了,于是竹筒倒豆子一般,有一说一,有问必答。至少他是这么告诉审讯人员的,审讯人员也比较认同。 这名战士提供的有关38军的建制信息,也比较靠谱。其所在的营机炮连约170人,共有两个重机枪

志愿军和人民军怎么看对方

Image
 一次战役之后,志愿军在西线战场,特别是云山地区,抓到不少美军战俘。中共军队向来重视政治工作,习惯在战俘中开展政治攻势。秉承这一政治工作传统,志愿军总部决定释放一批美军战俘,让这些被俘士兵回去之后以亲身经历宣传志愿军优待战俘的做法。毛对此大加赞赏,要求再释放一些。在这个背景下,云山之战被俘的美军士兵有一批被志愿军释放。 这批美军士兵都是伤员,志愿军对他们进行初步治疗之后释放,但显然他们的伤都没有痊愈。这批美军士兵被释放后,直接送到了第八集团军在大后方日本的医院。远东司令部派专人访问这批士兵,提交了一份报告,介绍从这批人的被俘经历中获取的信息。 总的来看,这批被志愿军释放的士兵提供的信息比较一致。志愿军确实优待战俘,不随意拿走战俘的个人物品,不像人民军那样肆意虐待被俘美军。当然,也应该看到,这是中共军队政治工作的一部分。但很多志愿军战士,特别是那些之前在国军中服役的“解放战士”,对美军比较友好,这在很多美军参战老兵的回忆中可以得到证实。 有意思的是志愿军对待朝鲜和韩战的看法:志愿军普遍瞧不上朝鲜人,他们搞砸了,现在还得由我们出面收拾残局。这与现在中国人普遍看不上韩国人和朝鲜人恐怕是一个心态,数千年以来朝鲜半岛都是中华帝国的蕃属国,中国民众不自觉得都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心理。 另一方面,我看过一份1950年11月陆1师对一名朝鲜人民军战俘的审讯报告。审讯人员问该朝鲜战俘对志愿军什么看法,这名人民军战俘回答说,“ 不喜欢他们——要不是中国人参战,战争早就结束了 ”。 当然,这只是一名人民军战俘的回答,仅供参考。

志愿军在长津湖“借粮”

Image
 九兵团在长津湖战场上由于后勤供应不上,战士们吃不饱、穿不暖,非常艰苦。不对,不是吃不吃得饱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东西吃的问题。开打前有供应的时候,一天能吃两顿饭。等到后勤物资上不来的时候,只能减量。20军和27军在开战之前就出现了断粮的情况,部队经常吃不上饭。比如下图中这位89师267团的被俘战士在审讯中提供的信息: 这位战士供称,部队断粮后只能从朝鲜当地老百姓那里收集粮食,能搞到粮食部队就有的吃,搞不到就没的吃。按照志愿军的纪律,当然不能随便从朝鲜老百姓那里搜刮粮食,主席对此曾有特别交待,要注意同朝鲜群众搞好关系。志愿军要拿钱从老百姓那里买,没钱了就打欠条从老乡那里借,以后还是要还的。但这只能是纸面上的美好愿望,因为朝鲜老乡可能愿意卖,但肯定不大愿意借。 不愿意的时候怎么办?部队总不能一直饿着肚子吧。对此种情形,长津湖当地百姓曾对陆1师7团的情报人员提供过如上图所示的信息。这则情报简讯的日期是1950年11月22日,因此老百姓在“阳地”遭遇的志愿军部队肯定是20军,将要从北边来的部队则是27军。从这个老乡提供的信息来看,朝鲜老百姓的日子真不好过,政府本来就收走80%的收成,现在志愿军来了,还要再“借”给他们粮食。要是不借,那就强制你借。 其实早在九兵团的部队到达长津湖地区之前,当地的老百姓已经和志愿军部队打过交道了。志愿军42军的部队早在一个月以前的10月下旬,就到达了长津湖地区。根据下竭隅里的老百姓向陆1师情报人员提供的信息,42军在10月19日左右到达下竭隅里地区,在部队驻军期间,42军要求当地每天向部队提供15吨的粮食,要求其中大米占20%,各种谷物占50%,肉占30%。 每天15吨,这个数量也太大了,当地百姓从没能足额完成过。等到后来20军和27军的部队再来到下竭隅里地区,当地百姓的余粮肯定就更少了。而等到姗姗来迟的26军赶到时,可以想象,恐怕掘地三尺也找不出几粒粮食了。

再说一下倒霉的志愿军94师

Image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各部要论起倒霉的程度,若94师谦称第二,恐怕无人敢称第一。当12月8日宋时轮首次向彭总和毛主席反映长津湖战场出现的严重问题时,他即提到94师的严重问题:一个团长和团参谋长因冻失踪,一个营长和数名连排干部被冻死,大批士兵未经战斗、自行溃散。有朋友肯定会想起88师,但88师那不能说是倒霉,那是悲惨的血和泪,以后说到26军战事的时候,再单聊88师,今天先扯一下94师在长津湖战场的倒霉往事。 长津湖战场上94师属9兵团27军建制,但此前该师并不是27军的老部队,在赴朝之前才匆忙调归27军指挥。当时毛主席对9兵团寄予厚望,把兵团所属的3个军分别加强了一个步兵师,全兵团乃是独一无二的四师制。94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直接从福建装上闷罐车,被拉到了东北,未及久留又渡江奔赴朝鲜战场。 27军当时比较傲,觉得前线布置三个师足够了,因此把94师留在了鸭绿江边的厚昌江口地区,当作全军的预备队。本来这种安排其实给了94师更多的时间,以弥补仓促入朝所造成的后勤准备不足问题。然而,从后来发生的情况来看,94师没能把握这个天赐良机。 11月27日晚,27军全线发起进攻,但跟预想中的一夜结束战斗不同, 79师和80师在长津湖东西两岸的新兴里和柳潭里都碰得头破血流。特别是79师,一昼夜激战之后,再也无力发起进攻,只能固守阵地,与陆1师暂时形成对峙。27军此时急调94师南下参战,这让远离战场的94师措手不及。南下途中由于美军飞机轰炸和严重的后勤短缺,该师出现了严重的掉队现象。终于靠近战场时,又被军里抽出一个团赶往赴战湖地区,因此94师赶往柳潭里时只有280和282团两个步兵团。 12月1日,陆1师开始撤出柳潭里,27军命94师和79师当夜分别从公路东西两侧出击。接到命令时94师离战场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把任务交给了前锋280团。这个280团星座疾驰,按时在12月1日夜同陆1师后卫部队交火,但却表现得一塌糊涂。12月1日晚94师280团同陆1师后卫部队的作战细节,就不在这里详细展开了,本系列的 第36篇 曾有详细的分析,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简单来说,战斗发起之前想当然地以为敌人仅有小股部队担任掩护,不堪一击。根本没做战斗侦察,依靠从当地老乡那里得来的错误信息制定作战计划。接火后发现情况不对,部队又擅自撤回;被上级发现后大骂一通,再调过头来强攻;临近天明时,再次因“误听命令”自行溃退。

谷中蛟的审讯报告

Image
 联合国军各级建制都有G2情报单位,因此对有价值的战俘会多次审讯,每次审讯都会有一份审讯报告。这里贴出的只是联军第9军G2对谷中蛟的审讯报告的一部分,待续。

20军在长津湖战役中的减员情况

Image
20军自己编撰的军史材料对该军在长津湖战役中的减员情况有这样几个数字,全军总减员2万余人,受伤人员1.7万余人,其中冻伤1.12万余人,占全部伤员的60%以上。这些数字比较模糊,仔细推敲的话,1.12万/60%=1.867万,1.12/1/7=65.88%,不是特别的吻合。但从这些数字可知,20军阵亡人数约3000人。 战役仍在进行中的12月8日,宋时轮曾向志司、东北军区和中央军委发报,通报九兵团自入朝以来遭受到的巨大伤亡情况,报告后勤补给上遇到的极端严重困难。由于涉及到巨大人员伤亡且中央也牵涉其中,东北军区不敢怠慢,立即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并于一周后战役尚未结束之际,派张秀山赴朝鲜实地考察九兵团的后勤情况。 张秀山到达朝鲜一天后即向东北军区、志司和毛主席发回报告,谈到了20军的伤亡情况。截止到拍发电报的12月15日,20军战斗伤亡10712人,冻伤11,500人,共计22,212人。由于此时战役尚未结束,统计仍不完全,张秀山特意强调此乃“各军尚不完全之报告”。 而20军后勤部门的资料则透露,长津湖战役20军全军伤员高达2.5万,冻伤占60%以上,约1.5万人。20军入朝时全军约5万人,2.5万的伤员加上3千的阵亡人数,真的是触目惊心。无独有偶,东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的楼适夷和谢宁在12月31日发回的战地情况报告中,谈及20军伤亡时,也提及有人向他们介绍说20军总减员人数将近2万五千。 在陆1师撤过黄草岭时,20军只能从58师和60师抽出100人左右的追击队伍,从这点可以看出这两个师的步兵连队几乎是全员尽没。而59师在柳潭里地区的阻击作战,兵力大概率也所剩无多。估计唯有没怎么经历激烈战斗的89师伤亡情况要稍好一些,在最后的追击阶段,20军以89师为基干组织了一个师的追击兵力。 20军的减员情况从之后的建制调整和补充兵员上也可窥一般。1951年2月份,89师撤销建制,人员全部编入20军其它部队。1951年3月份,又接受了补充兵员约1.5万人。

中美战史中的长津湖战役 (36) - 94师为何没有出击?

Image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94师在战斗开始前作为27军的预备队,被留在了大后方的厚昌江口地区。该师本不属九兵团,在从福建直接开赴朝鲜时才划归27军建制。战斗开始前的11月24日,27军意识到94师的位置太靠后,令该师南下靠近战场。到了11月29日,九兵团战场形势不利,全面调整部署。此时27军命94师全速南下参战,令该师到达柳潭里后接替79师236团,占领柳潭里以北的阵地。11月30日,94师到达长津湖以北的独别隅里地区,此时其281团被调往东边的赴战湖地区,接替81师的243团。94师率两个团继续星夜南下,不过依然未能按时接替236团,1日凌晨才到达柳潭里以北的西木里。 12月1日上午,陆1师开始撤出柳潭里。27军命79师和94师当夜出击,分别从公路东、西两侧夹击撤退中的陆1师。79师当夜的战斗我们之前在 本系列第31篇 有详细的分析,94师的任务是从柳潭里以东南渡旧邑里江,攻占公路以东的1446和1469高地。94师接到任务后计划派280团先行渡江,280团决心以1营和2营投入战斗,渡过江桥后,1营沿公路向南发展,攻占困水里,然后再向东占领1446高地;2营通过江桥后,计划沿江向东运动,攻占困水里东北高地,尔后向1469高地发展;3营为预备队随2营前进。 但280团的这个计划大有问题,他们想当然的以为经过了几天的战斗,陆1师现在是狼狈南逃,担任后卫掩护任务的只有小股兵力而已。94师的战前侦察出了严重问题,他们并未实地勘察情况,只是询问了当地百姓,获悉“江桥可通过,而桥东江水深达三丈,无法通过”。其实,旧邑里江已经结冰,完全可以从冰面穿过,81师243团就是从长津湖东侧穿越冰冻的湖面,部署到了湖西侧。79师之前也把江水结冰的情况转告94师,但280团的部署依然没有考虑这些信息。这个迷一样的操作,给94师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280团1营于12月1日夜赶到战场,火力侦察后发现美军后卫部队根本不是想象中的小股兵力,该营竟然私自撤出战斗。师部获悉这个情况后震怒,严令该团立即发起进攻。于是280团1营再次南下,通过江桥向南强攻陆1师后卫防线。这个地段由陆5团2营D连守卫,该营的报告称,志愿军一部于凌晨01点开始火力袭扰D连防线;凌晨02点30分,志愿军对D连的进攻变得猛烈起来,试图沿公路绕过1276高地,向南渗透。陆5团2营在和94师280团接火之前,其F连已经和来自西北侧的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