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史中的长津湖战役 (25) - Drysdale特遣队地狱火峡谷之战(中)

11月29日13点,陆1师坦克营D连连长Clarke上尉率17辆M26潘兴坦克到达古土里。D连第2排的6辆M26此前已于27日前往下竭隅里,但陆5团坦克排的5辆M26此时配属给D连指挥。Clarke上尉向陆1团团长Puller上校报道,坦克兵去找古土里的军需官给坦克加油。军需官觉得此行到下竭隅里不过11英里路程,于是仅向每辆坦克提供了50加仑燃油。由此可见,虽然古土里美军知道通往下竭隅里的长津公路已被志愿军截断,但并不认为坦克和车队北上会遇到多大的麻烦。同时,Puller上校似乎也犯了个错误,他没把坦克部队交给Drysale中校统一指挥,两个坦克连似乎只是顺路向Drysdale特遣队(TF Drysdale)提供火力支援。

坦克B连尚在赶往古土里的路上,但Drysdale特遣队此时已等待了两个多小时,不能再浪费更多时间了。Drysdale中校希望把每两辆坦克一组,均匀分散在车队中提供保护。但D连连长Clarke反对,认为应该把坦克集中起来放在车队前方,这样突击能力更强大。由于坦克部队并未交他指挥,Drysdale没办法只能按Clarke的方案把17辆坦克放在队伍最前方。后来鉴于此战的重大损失,英军对Clarke上尉颇有微词,几十年之后41突击队的老兵接受采访时仍对此愤愤不平。Drysdale中校以英国人特有的含蓄,评价Clarke上尉是一位"opinionated young man"。其实对于任何一位指挥官来说,都不希望自己的部队被分散使用。但Clarke上尉此次决定确实极富争议,极大地影响了TF Drysdale的命运。



13点50分,TF Drysdale的车队从古土里出发。车队最前方是D连17辆坦克,紧接着是陆1团3营G连和英41突击队,陆军31团B连紧随其后,最后是陆1师师部营等直属部队的车。车队出了古土里之后,很快就受到志愿军轻武器的攻击。车队前方的坦克若是发现志愿军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等重火力,或发现志愿军聚集,就会停下来开炮或以车载机枪扫射。但坦克每次停下来还击,都会导致整个车队停滞不前,无疑成了志愿军的靶子。此时车上士兵只能跳下车来,趴到路边的沟里还击。整个下午就这样走走停停,由于车队长达一公里,距坦克远的部队根本不知道为何车队总是频繁停车。但应该指出的是,天黑之前陆1师航空兵的F4U海盗战机一直在空中提供火力掩护,极大压制了山上志愿军的活动。所以,在天黑之前,TF Drysdale走走停停、缓慢前进,并未遇到大的危机,但前进速度缓慢却导致伤亡不断增加。



16点15分,车队再次停了下来,此时不过前进了约四英里。前方的坦克遇到一处断桥(应为1236高地以北、1182高地以南),Clarke上尉指示一个坦克排绕过断桥向前方侦察,发现前景不容乐观,于是向Drysdale报告,坦克能够继续前行,但卡车有困难。眼见伤亡不断增加,Drysdale向陆1师师长Smith少将请求指示。这位被大家尊称为“教授”的将军考虑再三,做了个艰难的决定,"press on at all costs"——不惜一切代价前进。对于革命战争故事熏陶下的读者来说,似乎这体现了指挥官的决绝和坚定。红色将军们各种“不惜一切代价”式的命令似乎颇为人欣赏,“我不要伤亡,我只要塔山”更是一代人记忆里的经典。但至少在韩战战场上,联军特别是美军将领很少有人会下这种命令。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明令,严禁为任何任务牺牲营一级部队,最多到连级。继任的范弗里特,更是对属下指挥官消耗兵力而不优先使用炮火的行为深恶痛绝——五次战役时的范弗里特弹药量绝非一时兴起,正是源于他的这种战术原则。



扯得有点远,回过头来继续说来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却混然不觉地TF Drysdale。Smith少将的命令是通过坦克车载无线电接收的,Drysdale中校和Clarke上尉都在场。二人对视一下后,Drysdale中校这时说出一个老兵们后来津津乐道的金句:"very well then, we'll give them a show" 。命令传下去,车队不要恋战,全速向前赶往下竭隅里。不知道这时的坦克连长Clarke上尉有没有为坦克之前每每停下来还击导致车队越来越多的伤亡感到一丝不安。由于坦克在古土里只加了50加仑的油,此前四英里路程上的频繁机动已将油料耗尽,此刻必须再次加油,这又耗费了不少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车队离开公路,停到了路西侧一条干涸的河床。等坦克加油完毕,车队再次开上公路时,之前的行军顺序开始乱套,特别是陆31团B连和车队末尾陆1师师部人员的车混在了一起(按照B连连长后来的说法,这是因为Drysdale上校不等他的部队上车就全速推进的后果)。而此时,于下午15点才到达古土里的坦克B连,除留下一个排支援古土里守卫部队,才刚刚北上(队伍中也包含了坦克D连的连部人员)。

车队继续前行,坦克强行通过了1182高地。此高地由179团1营1连、2连和机炮连防守(3连在公路西侧的1478高地、东洞一线),2连在南、1连在北,机炮连提供火力支援。眼见美军坦克轰轰地开过来,2连阵地首当其冲。2连副连长寿志高率领3排冲下公路攻击坦克,由于缺少反坦克武器,手榴弹和炸药包根本无法击伤坦克。罗金山和徐忠启两名战士甚至在腰上捆满手榴弹,躺在地上,等坦克接近时引爆,以血肉之躯阻挡坦克。但根本没用,轰隆的爆炸之后,坦克晃荡两下继续向1连阵地开去,而寿志高和3排长华永林及3排所有27名战士全部阵亡。这时候179团团长张季伦看无法阻止美军坦克,下令放过坦克、专打步兵。1营教导员沈灿接到团长命令后,“心中一亮,立即调整部署,并将指挥所前移”。这时1连指导员贾志浩想了个炸坦克的办法——“不用导火索,直接拉弦,这样可以避免炸药包被行进中的坦克震落。”一名叫冯昌的副排长带领爆破组,用这种办法炸毁了一辆坦克,堵住了美军后续车队。1营指挥所立即传令,将敌人车队截断,专打步兵。1连、机炮连和3连各自冲向公路,向美军车队出击。



美军资料对此略有不同记载,17辆坦克全部强行通过了1182高地,之后有一辆坦克抛锚,连长下令坦克乘员炸毁坦克后,弃车前进。而TF Drysdale车队被切断,则是由于41突击队的一辆卡车被志愿军迫击炮击中后起火,阻挡了后续车队前进。当时没人意识到这是整个车队命运的转折点,以为不过是又一次停顿。但志愿军利用这个机会,用机枪和迫击炮炮火阻止美军挪开这辆起火的卡车。这个路障的位置大概在1182高地以北,富盛里的南缘。路障之前的坦克、G连和约四分之三的41突击队员及少量31团B连士兵继续前进,没有发觉后边的车辆被堵在后边。当然,他们接下来前往下竭隅里的路远非一帆风顺,仍然要面对志愿军174团的阻击。不过,比被堵在后边的车队要幸运多了。



被截在峡谷的车队主要是约四分之一的41突击队、31团B连大部和几乎全部陆1师师部人员。志愿军179团1营正是在傍晚时分出击,与美军车队在公路上混战,意图分割对手之后再行歼灭。与此同时,179团2营4连的一个排主动由南向东北进攻,成功与1营打通。在志愿军资料里,这个179团2营在此战鲜有提及。很明显,这是因为该营在此战表现一般,在29日上午与陆1团G连争夺1236高地时应该出现了不小的伤亡。一番混战后,美军被志愿军分割为四股。这四股美军的组成这里就不细说了。简言之,最北边约130-140人,由McLaughlin少校指挥。最南边约45人,由陆1师负责交通运输的Seeley少校指挥。美军虽然被志愿军的出击分割,但成功将其击退。出击的志愿军伤亡不小,自1营2连副连长寿志高牺牲后,2连指导员丁国田和全国战斗英雄、1营副营长毛杏表也相继阵亡。于是,志愿军傍晚第一次出击后,成功分割了美军,却未能歼灭,双方在地狱火峡谷1182高地以西一线形成对峙。

从古土里到富盛里南缘美军被截断的地方,公路以东的山头全为志愿军60师占领。上一篇文章我们提到过,29日上午41突击队、G连和B连出击,夺下了178团2营的东北高地、179团2营的1235高地,曾与179团1营在1182高地激烈争夺未果,近中午时退回古土里,等待坦克部队的支援。美军退去后志愿军各部重回阵地,但如前所述,29日下午有坦克支援的美军车队开出古土里后,东北高地和1236高地的志愿军没敢出击,并未给美军带来多少麻烦。那么天黑之后当179团1营从1182高地出击时,南边小民泰里西侧的东北高地上的178团2营出击了吗?出击倒是出击了,不但2营出击了,178团3营也出动主力出击了。但他们侦察没搞好,情报错误,以为古土里美军防守空虚,竟然掉头向南进攻古土里。进攻失败不说,还向60师师部报告说遇到了大批坦克,夸大了情况,导致60师师部对局势做出了错误判断,给179团下达了后来让师领导很是邋里尴尬的命令。领导很生气,后果严重不严重?咱下回接着聊。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志愿军尸横遍野照片背后的故事

震惊!志愿军枪杀军官后集体投降

加入朝鲜人民军的解放军朝鲜族官兵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