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史中的长津湖战役 (27) - 第二次下竭隅里之战
11月28日夜,志愿军58师第一次进攻下竭隅里,却一脚踢在了铁板上。美军当时在下竭隅里共有约3900多人,大部分都是陆1师工兵、医疗、勤务和少量第十军先遣队等非战斗部队,建制部队仅有陆1师一个不完整的建制步兵营(陆1团3营缺G连)。但由于陆1团3营出色的情报工作,美军有针对性的配备防守兵力,修筑工事,不但顶住了58师的猛烈进攻,还给对手造成重大伤亡。
11月29日白天,鉴于东山重要的地理位置,美军由陆1师Myers少校率队反攻东山。在航空兵和榴弹炮的火力支援下,Myers少校虽未夺取东山制高点,但在山脊棱线上建立防线,与58师172团形成对峙。29日白天的争夺,双方均有不小伤亡,特别是防守一方的志愿军172团被美军炮火重创,志愿军的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就在此战诞生。而美方认为Myers少校29日的反击,对成功防守下竭隅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后授予Myers象征美军最高荣誉的国会荣誉勋章(MOH)。
11月29日夜,58师并未发起进攻。志愿军方面的资料没有提及原因,但据陆1师战史记载,下竭隅里西南方(173团、174团方向)曾有志愿军的绿色信号弹升起,但最终没有进攻。陆1师估计,这是由于他们的炮火和夜航航空兵火力及时瓦解了志愿军的集结。由于陆1师在28日战斗开始前已经摸清了58师的位置,他们不间断地向志愿军实施火力袭扰,阻止志愿军的集结。美军的夜航战斗机也正是这一晚第一次亮相朝鲜战场,陆1师利用机枪的交叉火力为他们指明轰炸目标。入夜后,从古土里驰援下竭隅里的Drysdale特遣队陆续到达,共有约300名步兵、100名坦克兵和16辆M26潘兴坦克,包括陆团3营G连,英41突击队大部和陆1师坦克营B连、D连大部。
11月30日白天,美军再次反攻东山,意图夺取主峰、把志愿军赶下这个至关重要的制高点。陆1团3营G连主攻,英41突击队为预备队。炮火准备后,Sitter上尉率领G连和工兵A连一个排在航空兵支援下,开始沿山脊棱线两侧山顶进攻。地形对进攻一方不利,山坡积雪久踏成冰,不易攀爬,陆1师航空兵并不能完全压制对手,志愿军的轻重火力有效阻止了美军的攻势。激战竟日,G连也未能夺下东山主峰。眼看天色将晚,Sitter上尉获准在原地建立防线,与志愿军对峙。
志愿军这一方也在调整作战部署。11月29日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和副司令陶勇根据战场态势,决定集中80师和81师主力先歼灭长津湖东侧新兴里的美军。为配合此次作战,九兵团要求79师和59师牵制住柳潭里美军,同时命令58师牵制住下竭隅里美军。由于29日晚炮16团和81师主力没能到达作战出发位置,对新兴里的进攻推迟至30日晚。30日上午,9兵团再次电令58师,命该部“务必于今晚攻击下竭隅里”,配合27军进攻新兴里;同时为支援58师对下竭隅里的进攻,九兵团也安排了27军的两个团夺取长津大桥和下竭隅里以北的泗水里。
58师接到直接来自兵团的进攻命令,应该是颇有些压力。全师共组织了14个连投入30日晚的进攻(军史称为12个连)——把174团6个连调到长津江以东,与172团的2个连从东北、正东和东南方进攻下竭隅里;长津江以西的173团2个连从西北,174团2个连从西南发起进攻。这一次58师协调好了各部进攻时间,江东和江西的部队同时于晚上11点35分发起进攻,美军和志愿军双方资料对进攻发起时间和发起位置记载一致。
志愿军江东部队的迫击炮给陆1师造成了不小伤亡,G连左翼一个排被志愿军赶到山脚,另外两个排在连长Sitter上尉的指挥下,顶住了志愿军进攻。沿东山西坡向山下攻击的志愿军进展比较顺利,因为陆1师兵力不足,仅在山脚布置了工兵A连的一个排,整个山坡是防线上的一个大缺口,主要是靠炮火封堵。进攻发起时有一件比较搞笑的事儿,陆1师工兵在阵地前方设置了警戒哨,有两名士兵值守。当晚陆1师的口令是"Abraham",回令是"Lincoln"。志愿军沿山坡向下发起进攻时,警戒哨位的两名士兵被潮水般涌来的志愿军惊到了,撒丫子向山下狂奔,一边跑一边大喊口令,只不过喊的是"Abraham Lincoln"——慌乱之中把回令也一并给喊了。。。
陆1师炮火不足以封锁志愿军沿西坡向下冲击,但美军比较幸运的是,长津湖东岸的陆军31团坦克连当天傍晚刚撤到下竭隅里,16辆坦克全都部署到了东山脚下,正好处于志愿军的进攻路线上!58师以火箭筒和炸药等反坦克武器攻击,虽弹药耗尽,均告无效,只能硬往前冲,部队伤亡惨重。最终只有少数人突破了坦克防线,进入纵深后和31团坦克连勤务人员短兵相接,最终也全部阵亡,战斗极其惨烈。所以30日夜的进攻,58师江东的部队虽然成功突破了陆1师的东山防线,但最终因无力对付坦克而在天亮时分撤回。
志愿军在长津江以西的部队则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胜算。58师在这一侧部署了173团和174团的四个连,从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攻击美军。不知何故,志愿军选择的进攻位置正好是陆1师防线上防御工事最为完备的I连阵地,地势平坦开阔,便于美军展开坦克、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火力。事实上,28日晚第一次进攻下竭隅里时,173团已在这里吃了I连的大亏,理应避开此处,攻敌之防御薄弱地段。中美战史资料对此处战斗的发生的时间及胜负均记述一致,不同的是参战兵力。据陆1师战史,攻击I连阵地的志愿军不顾伤亡、前仆后继,战死者遗体有500-750具之多。而按20军军史的说法,58师在长津江以西是佯攻,江东部队才是主攻。从58师的兵力配备来看,江西4个连,江东10个连,似乎确实是这样。
11月30日晚,志愿军对下竭隅里的第二次进攻以失败告终,58师元气大伤,此后再无力发起攻击。58师师长黄朝天很是恼火,在12月1日上午质问20军军部,27军的两个团哪里去了,为何没有发起进攻?为何没有按计划攻击长津大桥和下竭隅里以北的泗水里?问题是,20军军部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儿。按照29日的计划,27军应派出两个团分别进攻泗水里和长津大桥。现有资料表明,81师242团也确实于29日下午接到命令,于当晚离开1221等一线高地南下,30日凌晨到达下竭隅里以北的福高峙。但242团30日下午又接到师作战科长带过来的命令,返回原阵地,继续执行原来阻击南撤美军的任务。
27军的资料表明,81师主力于30日凌晨才抵近作战区域,无法按原计划于29日晚发起进攻,于是27军在30日上午更改计划,命令下午传到了242团。但很明显,27军并未通知20军。。。
友怜如此不着调,20军当然颇为恼火。副军长廖政国在战后总结中说,“27军抢占长津桥,攻击下竭隅里是58师的任务,我们配合友邻、协同动作是对的......否则不配合友邻、完不成任务,责任要我们负。当时坚决执行这一任务是对的,但判断友邻当晚是否能按时到达,是否能够抢占,则考虑不足。因此,只是为了顾全友邻完成任务......攻击下竭隅里的决心就下了。” 虽说是从20军自己的角度来检讨,但明显能读出对27军的不满。
问题是,人家27军在新兴里打了个胜仗,最后还吹出一个全歼北极熊团的神话来。而58师进攻下竭隅里失利却是不争的事实,20军就算再不满,也只能无Fuck可说喽。
有说法,30进攻重点仍然是西南,当然,12点确有对东丘的一次强度冲击;美军也总结30日总体人员强度和密度要高于28日,尤其在I连阵地,可惜一波波飞蛾扑火的葬送在预设火力网中。当然,如果取信20军军史,也有可能佯攻。此外,逻辑判断,29/30,两昼间对东丘20军172团东丘的立体进攻,严重打击了其人力。有数据,172团几乎打光,伤亡接近173/174之和。
ReplyDelete58师12月5日晚和76师换防的时候,172团还有8个排的兵力,至于每个排有多少人,肯定不是满员的四五十人。172团真正最后打光是12月8日在黄草岭,最后仅有团长王详带着二十来个人在远离公路的阵地上坚持(陆1师不会去压这个远离公路的阵地)。
Delete客观地说,172团在东山伤亡惨重,但给美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陆1师的战史中说,东山一侧从来都是下竭隅里防御圈最弱的一个点。58师最有可能突入陆1师下竭隅里阵地的机会就是28日夜的东山之战,可惜喽,朱副政委喊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