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股灾逸事:我不想上封面 Get link Facebook X Pinterest Email Other Apps - June 07, 2020 2015年股灾时,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就此事有一个封面文章:习高举双手,试图托起一路狂泄的股指曲线。习看到自己上了《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相当不爽。在一次内部会议中,习对下属官员们说:“我不想上那个杂志封面,但多亏诸位,我还是上了封面。” 当时在座的证监会主席肖钢闻听此言,顿时脸色煞白。几个月后,肖钢被免职,黯然退出政治舞台。 Get link Facebook X Pinterest Email Other Apps Comments
志愿军尸横遍野照片背后的故事 - June 09, 2021 相信关注朝鲜战争的朋友大都见过下边这张照片,某场战斗结束后志愿军尸横遍野,战场之残酷血腥让人极度震惊。此照片在网上流传很广,但是绝大部分文章,如果不是所有的话,都把这张照片张冠李戴了。那么它背后到底是哪场战斗?时间、地点、参战部队番号是什么? 直接公布答案,此战乃是1951年5月16日夜(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发起当夜)志愿军180师和陆战1师7团3营的沙岘隘口之战。何以见得?这要从前段时间宋阿毛网友的 一篇文章 谈起,他在文中介绍了180师在北汉江以南的作战,引用了这张照片,而且提到了陆7团3营一名参战士兵的回忆录。我按图索骥,立即购买了这本书,发现此照片赫然在列,而且书中有更多骇人的战地照片(战争的恐怖远超普通的人想象)。 世人皆知志愿军180师在五次战役撤退阶段几乎全员尽没,但对该部之前在进攻阶段的战斗却所知不多。今天我们就考证一下这照片背后的故事,聊一下180师在朝鲜战场的首战——沙岘隘口战斗。 在美军战史中,沙岘隘口叫Morae Kagae Pass,是春川至洪川的公路上的一个山口。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志愿军突破临津江南下,无奈一周之后粮弹补给吃紧。此时联军退至汉城以北,修筑了坚固的防线,严阵已待。志愿军总部看到西线战机已失,于是大军东移,决心在东线攻击韩军负责的防线。180师所在60军的作战区域位于整个战场的中部,而该师负责在此牵制当面敌军,使其不能东援。 联军在中部春川-洪川附近的部队是陆战1师,他们的防线由西南向东北延伸,横穿洪川至春川的公路。这条防线名字叫 No Name Line,其位置如上图所示。而陆战7团的位置前出,在主抵抗线之外。据参战老兵说是为了迷惑志愿军,让对手误以为陆战7团的防线是主抵抗线。陆战7团3营负责把守沙岘隘口,配属部队有陆战7团坦克排和陆1师坦克营D连。5月16-17日夜,陆战7团3营的防线如下图所示,G连和H连分别位于公路的东西两侧高地,I连在西北侧,陆战7团坦克排在公路翻越山口处设置了路障。 5月16日下午,志愿军全线发起进攻。180师渡过北汉江南下,538团、539团齐头并进,其中538团直奔洪川-春川公路上的新店里,准备切断公路。凌晨03点左右,538团先头部队3营与隘口上的陆7团3营遭遇,双方随之展开激战。志愿军一度在主攻方向I连和坦克排的连接处突破,但未能有更进一步发展。I连随后反击,恢复原防线。天亮后志愿军向北退去,遭... Read more
长津湖悲伤往事:志愿军被迫吃人肉求生 - October 07, 2021 我们都知道,志愿军9兵团在第二次战役东线长津湖战场上遭受了地狱般的磨难,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后勤补给的崩盘。长津湖战区地处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是整个半岛最贫瘠的苦寒之地。而1950年的那个冬天,又有西伯利亚寒流接连袭击朝鲜半岛,给长津湖战场上厮杀的双方都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震撼和非战斗伤亡。本文无意讨论9兵团此次战役中的后勤体系,只是想聊一下公开出版物中纪录下来的那些苦涩悲伤的战地往事。 朝鲜战争是中共军队第一次出国作战,其后勤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前的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中共军队的后勤补给来自根据地, 来自战区人民的支持,不存在保卫漫长后勤补给线这一问题。最能说明此种情况的莫过于陈毅说的那句话:淮海战役是小推车推出来的。海量的支前民工,保障了后勤物资的供应和伤员的后撤。但到了朝鲜战场上,这种后勤补给上的优势荡然无存。 在联军的空中封锁下,部队出现了入朝不久即普遍饿饭的情况,东线西线都是如此,但东线9兵团比西线13兵团面临的情况更为险恶。13兵团入朝前在东北做为边防军整训已有月余,但9兵团入朝时间数次改动,仅部分部队在山东进行了短暂的山地作战训练,而原定在东北的整训计划根本未及实施,部队即奉命火速入朝。部队刚入朝,即出现了严重的饿饭情况。27军的断粮情况,甚至闹到了军委。 等到战斗发起的11月27日,战场上的20军和27军已是饥肠数日,部队已到了一天只能吃两个地蛋(土豆)的地步。20军58师当时独力负责攻占下竭隅里,该师作战计划不周,未能一战拿下仅有两个步兵连队防守的下竭隅里。但抛开战术问题不谈,这支华野主力师战士们的英勇表现还是可圈可点,可歌可泣,以飞饿扑火般地勇气,扑向陆1师的火网。 173团2营5连和4连一部组成突击队,由南往北打。团长李斌是个老红军,在突击队进攻前,李斌亲自给他们做动员。可问题是,大家几天都没有吃饭了,冰天雪地里战士们渴了就抓口雪吃,饿了一开始还有个冻土豆,可断顿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团长讲完话,战士们都流泪了,说:“我们不怕死,也不怕冷。完成任务没有问题,我们唯一一个要求,就是请求团长能够给我们每个人发几个土豆,哪怕就是两三个也行,给我们充充饥......” 大家的话没说完,李斌团长就蹲在地上掉下了眼泪。哭了一会儿,说:“同志们,实话说,这个土豆也满足不了。你们也看到了,美军封锁鸭绿江,我们的运输过不来......咱们志愿军不能到老百... Read more
震惊!志愿军枪杀军官后集体投降 - October 01, 2021 真是没想到,如今我竟然也在标题中用了“震惊”二字! 但是非如此,不足以表达我看到这份文件之后所感受到的震撼。 这份文件是长津湖战役时担任美国海军陆战队太平洋区总司令(Fleet Marine Force, Pacific)的Shepherd将军,在飞赴朝鲜前线视察回到夏威夷之后提交的一个报告。该报告详细纪录了他此次的行程,包括他在兴南同第十军和在古土里同突围中的陆1师指战员的会晤,根据他此次视察得到的信息,从人事、情报、作战和后勤(G-1 to G-4)几个方面总结了陆1师此次在长津湖地区的作战。 最让人感兴趣的当然是G-2情报部分。Shepherd提到,陆1师一线的步兵连队普遍认为,志愿军士兵是相当顽强的战士(reasonably tenacious )。但是,并不比刚开战时陆1师在釜山防御圈遇到的朝鲜人民军士兵更优秀。也就是说,经历过釜山防御圈和长津湖战役的陆1师老兵们,觉得人民军士兵和志愿军士兵不相上下,作战都挺顽强。 陆1师一线作战部队多次向Shepherd提起的还有另一件事,志愿军在进攻时不能灵活变通,在陷入陆1师的强大火力网之后,依然不计伤亡、前赴后继地反复冲击同一处阵地,似乎对及时止损、退出战斗怀有愧疚之心。应该说,这是相当中肯的评价,有褒扬之意,也有贬损之音。在柳潭里和下竭隅里的阵地攻防战中,无论是27军79师还是20军58师都有这种表现。这种作战风格,可以称之为作战顽强,也可以理解为机械死板。 79师在柳潭里或许可以称之为作风顽强,因为陆1师在那里兵力雄厚,防线完整连贯,无论79师从哪个点进攻,都会遭遇陆1师的步兵连队。但58师在下竭隅里则更像是机械死板,173团和174团死命进攻的西南方向飞机场附近防线,是陆1师当时在下竭隅里仅有的两个步兵连队所处阵地,工事最为完备,且有坦克和重炮支援。173和174两个团在这里的战斗极为惨烈,无数战士灰飞烟灭。要是58师及时止损,把进攻方向换一下,对手就不会是陆1师最难缠的步兵连队,而是师部、营部等支援部队。 这份报告接下来谈到了志愿军俘虏问题,提及志愿军士兵单独或成群投降的事情屡见不鲜,并特别提到一线部队的一个报告————正是列举的这件事让我震惊不已,想必Shepherd对此也是印象深刻,不然不会专门写在报告中: 在撤出下竭隅里时,有约120人向担任后卫的陆1师部队投降,这些俘虏说放下武器投降之前,他们枪杀了... Read more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