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September, 2020

中美战史中的长津湖战役 (30) - 陆1师柳潭里突围 (12月1日)

Image
陆5团南撤 经过11月30日一整天的重新部署,到12月1日清晨,柳潭里以北只剩下陆5团3营(3/5)和陆5团1营(1/5)了。按照计划,他们需要和志愿军脱离接触,撤到柳潭里以南重新集结。1/5将会和2/5一起在旧邑里江以南、1276高地一线占领新的阵地,担任撤退队伍的后卫。3/5将在3/7拿下公路东西两侧的1419高地和1542高地之后,越过3/7担任前锋。 12月1日上午8点,3/5开始按计划行动。H连和I连的行动比较顺利,只有G连在1282高地和志愿军对峙。3/5的前进空中管制员(FAC)与空中盘旋待命的海盗式战机取得联系,配合G连从山上往下撤。FAC通知飞行员第一轮只俯冲不攻击,在志愿军趴下躲避时,G连趁机下山。拉开距离之后,海盗战机开始对志愿军阵地狂轰乱炸,同时早已标定好目标的陆11团炮兵开始射击。对面的志愿军236团被火力压制,G连顺利南撤。 1/5的南撤遇到一些麻烦,B连一开始呼叫了航空支援,1167高地上的C连此时顺利撤了下来。B连随后也开始撤,上午10点50撤到了1240高地山脚。按原计划,步兵连队撤离阵地后炮兵会对原阵地进行炮火覆盖,但此时1/5炮兵观察员的无线电坏了,联系不上炮兵。而且他的位置比较靠后,离B连连长太远,也无法呼叫航空兵进行有效地空中支援(FAC哪儿去了?)。于是B连被志愿军236团的部队咬住,只能利用机枪火力交叉掩护撤退,幸好已在旧邑里江南岸集结的部队可以提供火力援助。另外,志愿军斗志不强,忙于在美军丢弃的物资中寻找食物和衣服,B连最终也得以顺利撤退。 1/5和3/5从1282、1240和1167一线高地撤出后,西南山上的2/5下午14点左右开始撤,海盗式战机的空中掩护和炮兵的遮断射击有力的阻击了志愿军的靠近,2/5顺利地撤到了柳潭里以南、旧邑里江南岸的1294高地。晚上19点,2/5全部进入预定阵地,它替换了陆7团1营,防线包括公路西侧的1276高地,向东穿越公路之后与1/5的防线连结。陆1师分配给2/5的任务是担任撤退任务的后卫,2/5营长Roise中校负责指挥整个后卫防线,陆5团A连(A-5)暂时划归2/5。 3/7开路 在3/5和1/5开始撤离柳潭里的同时,陆7团3营(3/7)在Harris中校指挥下,于上午9点开始进攻公路东西两侧的1419和1542高地。这两个高地在陆1师防御圈南边,是志愿军175团的防御阵地,陆1师必...

中美战史中的长津湖战役 (29) - 陆1师柳潭里突围(准备 - 11月30日)

Image
 11月29日夜,第十军军长Almond少将传口令到下竭隅里陆1师师部(正式命令要到次日上午),让Smith做好准备,把柳潭里陆1师主力撤到下竭隅里集结。Almond的这个口头命令来得有点迟,因为麦帅28日夜在东京召集的会议午夜后不久就结束了,第八集团军的Walker中将29日一早就飞回朝鲜,但Almond却磨蹭到下午才往回飞,飞机上给第十军参谋长布置的任务,回到军部已是傍晚,作战处参谋拟定好第十军重新部署的计划后已近午夜。对于陆1师来说,军部的口令并未让他们手忙脚乱,因为Smith师长当天下午已电令柳潭里美军做好撤退准备。 柳潭里集结了陆1师的主力,陆5团、陆7团和陆11团(炮兵团)大部都部署在这里。正常情况下,陆1师肯定会派助理师长(ADC)到柳潭里统一指挥作战,但战前不久助理师长却刚离开朝鲜赶回美国看望病危的父亲(Smith少将1951年4月离开朝鲜时,ADC未能接任师长一职,想来跟缺席长津湖战役有关)。这样一来,柳潭里陆1师主力在27日夜受到志愿军攻击时并没有统一的指挥。 从指挥链来说,陆5团战斗群和陆7团战斗群是平级关系,各自受师部指挥,陆11团4营(155榴弹炮营)此时也归师部直接控制。幸运的是,陆5团团长Murray中校和陆7团团长Litzenberg上校在28日一早就开始共同行动,年纪较轻的Murray中校把他的指挥部搬到了Litz上校那里,两个指挥部合二为一,两名团长密切合作,并征求陆11团4营营长的意见,共同指挥作战。Smith师长曾考虑由年长的Litz上校负责指挥,但看到这种指挥模式运行良好,出于促进合作的目的,也并未再指派新的最高指挥官。 11月30日清晨,柳潭里美军开始重新部署,为次日突围做准备。陆5团1营负责防守从1167高地到1240高地的防线,与陆5团3营在1282高地的阵地连结。西南山上的陆5团2营从1426高地一线往东收缩约一英里,沿1294高地重新建立防线,向北延伸到1282高地与陆5团3营衔接,向南俯瞰旧邑里江山谷。陆5团2营的防线调整让同在西南山上的陆7团3营得以南移,部署到了柳潭里以南约4000码、柳潭公路西侧的山上,该营将在12月1日首先行动,清除公路两侧高地的志愿军阵地。 陆7团1营仍然留在南山上的1276高地,控制通向西南方的旧邑里江山谷,该部将于12月1日实施越野机动,离开公路、穿越大山直取德洞山口,同陆7...

中美战史中的长津湖战役 (28) - 陆1师柳潭里突围(背景 - 11月27-29日)

 11月27日夜,柳潭里陆1师主力遭到志愿军79师从西北、正北和东北方向发起的猛烈进攻,除了丢掉两个山头外,基本守住了阵地,防线没有出现大的漏洞。在79师进攻的同时,志愿军59师截断了柳潭里南边通向下竭隅里的公路,包围了部署在公路沿线1419高地上的陆7团C连和德洞山口上的陆7团F连。 11月28日天亮后,陆1师发起反击,同志愿军79师围绕着1282、1240高地展开激烈的争夺。同时,陆7团团长Litzenberg上校命陆7团1营营长Davis中校率1营前往营救C连和F连,同志愿军59师175团激战竟日,于天黑时分成功救回C连,但F连依旧被围。快中午时,陆1师师长Smith少将乘直升机抵达下竭隅里,陆1师指挥部开始运转。下午,Smith令柳潭里美军组织部队打通柳潭公路。 11月29日上午,柳潭里美军从陆5团和陆7团抽调兵力组织的一个暂编营开始向南前进,试图打通公路,遭到志愿军59师175团的顽强阻击,于下午返回柳潭里。Smith少将在下午13点询问进度,得知暂编营遇到顽强抵抗的消息后,于下午15:45通知柳潭里美军,停止此前陆1师向武坪里攻击前进的任务,陆5团负责防守柳潭里,陆7团负责向南打通公路。此时,第十军还没有命令陆1师由进攻转入防守,Smith少将此举属于临机指挥。同样地,在接到Smith少将命令之前的11月28日上午,陆5团团长Murray中校和陆7团团长Litzenberg上校一致认为,当前形势下继续进攻不切实际,共同决定由攻转守。 Smith少将在29日下令由攻转守并准备撤出柳潭里是基于他对战局的评估,他本来就反对陆1师沿着狭窄的公路一路北上,已尽力减慢了陆1师进军速度,在北上途中建立补给点,囤积了大量的物资,并下令在下竭隅里修建可供大型运输机起降的机场。陆1师28日晚的第35号情报简报通过审讯战俘,确认了在长津湖地区活动的志愿军58师、59师、60师、79师和89师番号,认为柳潭里美军被79师、89师和59师包围。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继续进攻任务显然已不可能,考虑撤退也是应有之义。 在陆1师做出重大调整的11月29日,志愿军九兵团也根据战局重新部署,决定集中力量先歼灭力量较弱的新兴里美军,79师配合作战,负责牵制柳潭里美军,59师调归27军指挥,继续担负切断柳潭里、下竭隅里美军的任务。其实这个时候志愿军不调整也不行了,79师骄傲轻敌,发起进攻时...

解析死鹰岭疑云

Image
志愿军59师在长津湖战役中负责截断柳潭里和下竭隅里美军之间的联系,各部于11月27夜至28日凌晨攻占公路两侧要点,北边要阻止柳潭里陆1师主力南撤,南边要阻止下竭隅里美军增援。柳潭里和下竭隅里被门岩山-德洞山山脉分开,柳潭公路在德洞山最高峰1653高地以南约一公里处翻越山岭,美军称此处为德洞山山口(Toktong Pass),当地百姓称之为死鹰岭,据说因为高海拔和极度严寒,老鹰飞跃山岭时都会冻死,故得此名。 志愿军59师当夜派175团占领死鹰岭以西公路沿线各高地,177团2营占领死鹰岭以东西兴里附近阵地,177团1营占领公路以南死鹰岭1519高地,177团3营占领德洞山1563高地,但对死鹰岭上公路北侧陆7团F连阵地的攻击失利。176团当晚从长津湖以东归建,是59师的预备队,部署在旧邑里江峡谷中59师师指黑水洞附近,占领了西中里、闲上里等阵地,当晚没有参与进攻。 在志愿军军战史以及公开书籍中,177团1营、3营在死鹰岭上的战斗经常被(有意无意地)和177团2营在西兴里阵地的战斗混淆在一起,这两个地方都被称为死鹰岭。59师之所以这么做,应该还是因为碍于颜面,毕竟该团两个营(或许还有176团部队参与)始终未能拿下陆1师一个连多少有些难堪。事实其实很简单,美军在死鹰岭上只有一个F连,该连顶住177团1营、3营的进攻,坚守阵地五天五夜,是陆1师成功撤出柳潭里的关键。177团2营在西兴里阵地同下竭隅里出发的美军交手几次,战斗算不上激烈(但冻饿之下被陆1师航空兵和火炮重创),和死鹰岭上的F连从未接触。 中文世界最早在公开出版物中对志愿军59师死鹰岭战斗提出质疑的可能是著名军事作家光亭,他2004年在“突击”杂志第1期和第3期发表的“冰雪长津湖”一文中,引用公开出版的陆1师战史,指出死鹰岭地区仅有美军两个连驻守这一事实,质疑了志愿军方面对死鹰岭战斗的描述。他对死鹰岭位置的分析是正确的,但对1519高地为何出现在志愿军资料里的推断是不正确的,这也是大战兄昨天有疑惑的地方。很明显,这个小偏差应该源于光亭当初没有看到志愿军使用的作战地图。 其实看一下地图,很多疑惑立即就消散了。相比陆1师当年使用的地图,志愿军当时的作战地图有点过时,它是基于日本人绘制于1920年代的地形图转绘而成,上边甚至没有标明长津湖。具体到死鹰岭地区问题倒不算大,和美军地图的差别在于柳潭公路翻越死鹰岭的位置稍有差异,...

志愿军59师为何在长津湖战役撒谎

Image
 11月27日晚,志愿军九兵团向长津湖地区美军发起进攻,陆1师主力被分割包围在柳潭里和下竭隅里。执行断路任务、切断柳潭里和下竭隅里美军联系的是志愿军20军59师,该师当晚抢占了柳潭里和下竭隅里之间的制高点死鹰岭,以及死鹰岭东西两侧公路沿途的制高点1374、1520、1581、1542、1419、1368等高地。深陷重围的柳潭里陆1师主力从11月28日起,首先尝试营救分别被困在1419高地和死鹰岭上的陆7团C连(C/7)、F连(F/7),接着试图打通连接下竭隅里的公路,最后从12月1日起向南突围,并于12月4日成功到达下竭隅里。这期间同陆1师不断作战、阻其南撤的正是志愿军59师,这一系列战斗被志愿军军战史称为死鹰岭阻击战。 对比陆1师和志愿军20军的战史资料,可以发现双方对死鹰岭阻击战的记叙基本吻合。但几处不同之处,颇耐人寻味。 对于11月27日夜59师占领死鹰岭及其两侧高地的战斗,20军军史和当年的20军战后总结都比较简略,指出175团占领了死鹰岭西侧一系列高地,177团占领了死鹰岭及东侧高地,并没有涉及作战部署及战斗过程等细节。不过后来公开出版的有关20军的不少书籍如“百旅之杰”、“20军征战纪实”、“血地冰天"等 ,记叙了死鹰岭阻击战的很多战斗故事。这些书透露,177团2营占领了死鹰岭东侧1374高地和西兴里阵地(无敌),177团1营攻占了死鹰岭主峰1519高地(歼敌),177团三营占领了德洞山1653高地并攻击了美军一部(重创美军一部)。177团这三个营的作战部署和20军总结透露出的信息并不矛盾,应该是可信的,但问题出在177团1营攻占死鹰岭主峰1519高地这一战斗的描述上。 根据陆1师的资料,11月27日晚柳潭里至下竭隅里公路上只有两支部队,1419高地上的C/7和死鹰岭上的F/7(美军称F连阵地为Fox高地)。F连阵地在公路北侧,地图上标高为1540,而1519高地在公路南侧,并无美军驻守。从陆1师战史和众多老兵回忆来看,27日晚攻击F连的肯定是177团3营(首先从北面突袭F连并成功突入)。那么,177团1营当晚在死鹰岭1519高地上不可能有战斗发生,除非1营沿死鹰岭继续往北,从南面攻击F连阵地。事实上,F连从11月27日晚被攻击,直到12月2日Davis中校率陆7团1营援兵到达,坚守了五天五夜。可以想象,肯定是177团1营、3营这两个营在这段时...